子曰:「道不遠(ㄩㄢˋ)人,人之為道而遠人,不可以為道。
詩云:『伐(ㄈㄚ)柯伐柯,其則不遠(ㄩㄢˇ)。』
執柯以伐柯,睨而視之,猶以為遠。
故君子以人治人,改而止
忠恕違道不遠,施諸己而不願,亦勿施於人。

(前兩個遠,四聲;後三個遠,三聲。)

孔子說:「中庸之道是離人不遠的;假如有人從事於中庸之道而遠離人,那就不能稱為道了。
詩經說:『砍斷木頭做斧柄,砍斷木頭做斧柄,新斧柄的模樣並不遠,就是手中的舊斧柄阿!』
拿著舊斧柄模樣來削新斧柄,斜著眼睛察看,還是覺得相差很遠。
所以君子治理人,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,使人能改正便可做罷
忠和恕離開道並不很遠,加在自己身上而不願意的事,便不要加在人家的身上。
(忠恕:從自己出發,理解和對待他人的一種人道。)

※伐柯——伐,砍。柯,斧柄。
※其則不遠——則,法也。
※睨(ㄋㄧˋ)——朱注:「睨,斜視也。」


程子曰:「以己及物,仁也;推己及物,恕也,違道不遠是也。
忠恕一以貫之:忠者天道,恕者人道;忠者無妄,恕者所以行乎忠也;
忠者體,恕者用,大本達道也。
此與違道不遠異者,動以天爾。」
又曰:「『維天之命,於穆不已』,忠也;『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』,恕也。」

伊川說:「盡己之謂忠,推己之謂恕。」
忠是就是盡己之心;恕是推己及人(為別人著想)之心。
存在心中的為忠,表現出來的為恕。

君子之道四,丘未能一焉:
所求乎子以事父,未能也;
所求乎臣以事君,未能也;
所求乎弟以事兄,未能也;
所求乎朋友先施之,未能也。

君子做人做事的準則有四種,我一樣也還沒能做到:
要求子女怎樣事奉自己,便怎樣去事奉父親,這是我還不能做到;
要求臣下怎樣事奉自己,便怎樣去事奉君上,這我也沒能夠做到;
要求弟弟怎樣事俸自己,便怎樣去事奉兄長,這我也沒能夠做到;
要求朋友怎樣對待自己,便先怎樣去對待他,這我也還不能做到;

庸德之行,庸言之謹;
有所不足,不敢不勉;有餘不敢盡。
言顧行,行顧言。君子胡不慥慥(ㄗㄠˋ)爾?」

平常的德性盡力實踐;平常的言語力求謹慎;
做得還不夠時,不敢不努力去做;有多餘的話,也不敢說盡。
說話時要顧慮到所做的事,行動時要顧慮到說話。這些君子哪一樣沒有怒力去實行的呢?」

※庸德之行——庸,平常也。行,實踐也。
※慥慥爾——慥慥,不敢緩之意,猶「汲汲」。爾,疑問助詞,猶「乎」。


《新譯四書讀本》劉振強/三民/民9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懶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