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謂知本,此謂知之至也。
「所謂致知在格物者,言欲致吾之知,在即物而窮其理也。
蓋人心之靈,莫不有知;
而天下之物,莫不有理;
惟於理有未窮,故知其有不盡也。
所謂「致知在格物」的意思,是說若要增進我們的知識,要從即物而窮事理上著手。
因為每個人的心靈,都具備了天賦的特殊知覺;
而天下的事物,同樣也具備了自然的規則和原理。
由於事物自然的原理未加窮究,所以我們的知識也就有所未盡。
是以大學始教,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,
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窮之,以求至乎其極。
因此大學教人,必使學者就他所遇到的任何事物,
以他所已知的道理,更深入去探討窮究,以求達到最高深的境地。
至於用力之久,而一旦豁然貫通焉,
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,
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。
此謂物格,此謂知之至也。」
由於下功夫久了,一旦豁然領悟,
那麼對任何事物,無論裡外粗細,都能明白它整個內容和相互關係;
同時我們心靈全部的功能,才可以徹底的發揮。
這才叫做窮究事理,這才叫做求得知識的極致。
「」裡為朱熹取程子之意補的文。
《新譯四書讀本》劉振強/三民/民90
全站熱搜